阳光品质 | 阳光城·平江悦:从当下生长,向未来仰望

时间:2019-05-21 来源:

建筑,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。

——F·L·赖特


记忆里的苏州是什么样子?小桥流水,树影斑驳,亦或吴侬软语,嘤嘤在侧。苏州这两个字蕴含着太多的诗情画意,也勾连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。而今,随着苏州“新一线”城市的诞生,一个集人文、国际化、高新技术的大都会形象扑面而来。这座被称为“东方威尼斯”的城市,因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经济活力而被所有人关注。

当阳光城落子姑苏时,站在平江新城的热土,我们深度思考,如何在保留历史风韵的同时,体现出现代建筑与生活的质感?

早在70多年前,现代建筑大师Le Corbusier(勒·柯布西耶)就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,“建筑是对阳光下的各种体量的精确的、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”。

基于这样的认知,阳光城平江悦回归自然,设计出“悬浮在地面上的玻璃盒子”,献礼苏州,献礼江苏,献礼于每位敬畏大自然的人。


对话姑苏
凸显与融合的博弈


传统文化注重整体性,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并非零和博弈。

透明、整平、简洁的全玻璃幕墙更符合现代主义审美法则,但倘若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密切互动,每一次日升日落间,天空的流光溢彩或云蒸霞蔚,都在建筑界面上演绎极致的光影变化,自然的设计将会更加撼动人的心魄。


可是,全玻璃幕墙,循规蹈矩,光影的多变与美感又该从何体现?多方比对探究后,阳光城发现,精细切分的水晶恰能解决这样的问题。一方水晶,浮于空间之上,熠熠生辉,通透而刚硬,温暖而有力量。

“漂浮的玻璃盒子”采用了Rose Cut(玫瑰式切工),这是一种流行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钻石切分法,当每一组三角玻璃面的尖角点均向内偏移一个特定的倾角,平整的界面上便会出现些微有致的进退。随着一天中时间的推移,每一组高反玻璃单元都会呈现出通透饱满而细腻的色彩变化。

“玻璃盒子”被精确划分为上下两部。上部,比例硕大,依照周边环境特点打磨切角,通过折叠手法的反复测试,最终外部界面向天空完成4°- 6°优雅的收分,如钻石般锐利,意喻领航新城;下部,尺度近人,通透开敞,旨在融入街景。上下一体,与平江新城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对话。


从街面向内看,整个“玻璃盒子”散发着一种从虚到实,由动至静,自外而内,自下而上的美感。功能的动静、空间的私密与开放,这两组概念被分别对应到材料的虚实与体块的切割上。通透的玻璃与封闭的石材相结合,将开放空间的通透性与现代感完美的带入到私密的空间中。不同材料的虚实属性配合不同空间的动静需求,使动静空间和谐共存。



书香氤氲
艺术与生活的复刻


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。揭开盒子优雅的面纱,踏入光体之内,原木色与白色的基调呈现了一种大显于隐的空间概念,抽离色彩情绪,赋予空间未来科技的写真,创造艺术与生活的对话现场。


“玻璃盒子”内部承载的内容,一如外观丰富多彩。一层与苏州本土文化创意集合店“初见书房”结合,演绎东方的El Ateneo Grand Splendid。近十米的书架将书吧阅读区分隔成相对独立的空间,刻画线、面交织的精神场域与仪式感。

二层人造石异形折面拼接而成的沙盘底座,与空间木饰面呼应,配以光亮富有质感的意大利灰大理石地面,干净利落,浑然天成。

三楼的Aplus·平江悦众创空间,依托共享咖啡厅、阅读厅、健身房等空间资源,构筑城市新青年的聚集地。


建筑始于工程完结之处,作为一个装满内容的漂浮盒子,一个充满力量的社会公共空间,阳光城·平江悦,一度被苏州主流媒体评为“网红售楼处”。立足千年古城,面向未来人居,这个“漂浮的玻璃盒子”将历史风韵与现代居所巧妙的合而为一。让文化的理念贯穿始终,用年轻的态度面向生活,是阳光城·平江悦一直在诠释的主题。以人为本,以质而居,方能让家庭生活勃勃生机,正如路易斯·康所说,到最后,建筑物成了生活的一部分,它发生出不可量度的气质,焕发出活生生的精神。

Copyright 2017 版权所有© yangguangcheng ALL rights reserved
闽ICP备16018150号-1  DESIGNED BY 大象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