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团新闻 Group news

林腾蛟代表:总理,关于食品安全,我有话说!

时间:2016-03-09 来源:阳光城

两会期间,李克强总理参加福建代表团全体会议。尤权、于伟国、梁建勇等代表先后发言,李克强不时与大家热烈讨论。

 (图: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林腾蛟代表亲切交流)


面对总理对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的关心,林腾蛟代表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言。


   >>>> 林腾蛟代表如是说:

 

>>>>以下为林腾蛟代表议案全文


 


 

 

 

议案

 


 


 

关于从源头上强化对食品安全管控的议案


 

近年来,国家加大对食品监管体制的改革,出台了新的《食品安全法》,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食品安全提出了“四个最严”要求,即:最严谨的标准、最严格的监管、最严厉的处罚、最严肃的问责。当前食品安全整体形势有所改善,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了172310批次食品样品,其中检验不合格样品5541批次,合 格率为96.8%,比2014年提高2.1%。


在食品安全中,必须加强流通、餐饮环节的监管,但源头管控更加重要。目前,农产品的监管机制是分段式管理,农业部门负责从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、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管理,之后的环节由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管理。这种模式运作的问题:一是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无力。二是分段监管,衔接不畅,难以形成合力。三是农产品产地监管力量不足。


从有关部门近年的抽检数据看,不合格的项目主要为:蔬菜中水胺硫磷、毒死蜱、乐果;茶叶中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,水产品中孔雀石绿、呋喃唑酮、氯霉素、畜产品中抗菌类药物(磺胺类、沙星类等) ,这些项目是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环节产生的。为此,建议:强化食用农产品的源头治理,从种养殖环节下手。


1、建立产地准出法规。学习日本、法国等国推行的产地和标签制度,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法规。只有具备产地、标签信息,经过产地检验合格的食用农产品才能准出,凭借产地证明、合格证明才能运输、上市。


2、加强产地监督抽检。农业部门要在产地,加强从事种植业、畜牧业、渔业中的农药、兽药、渔药、肥料、种子、苗木、饲料、农机等农业投入品的检测,在源头遏制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流出。


3、构建生态农业体系。以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为方向,大力发展集约化、高新技术化的现代农业。建立农业生产补偿机制,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,各级财政资金应以一定的比例补助;鼓励使用有机肥料,建议国家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投入。农业企业在资本、市场规范下会进一步加强对产品品质的监控,强化农产品溯源追踪管理水平,有利于从源头上、制度上、产业链上保证食品安全水平。


4、建立纵深到底的农产品源头监管体系。完善市、镇、村(社区)三级农产品种养殖监管体系,健全农业投入品管理、巡回检查、质量追溯、检打联动,监管协作、举报奖励、定期通报、信息发布、责任追究等制度。建立信息互通的监管平台,配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,每村专门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和食品安全信息员,对协管员、信息员实行岗前培训、考核上岗,充分实现“职能、人员、经费、手段、服务”五到位。


5、加强衔接,形成有效监管合力。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要与流通环节、生产环节的市场准入有效衔接。种养殖环节强力推行产地证明、村居、乡镇鼓励并协助农户提供产地证明,产地证明与市场准入证明项目相一致,内容相匹配。农业部门依法抽检及时协助农户提供合格证明文件,农业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建立沟通机制、协作机制,使食用农产品准出与准入相衔接,完善监管链条,形成监管合力。